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动态发展的慢性疾病,并非一成不变。理解它所处的不同阶段,就像拿到一张疾病发展的“地图”,能让患者和医生更清晰地知道当前的位置和未来的方向,从而制定出精准的应对策略。不同时期的症状与表现大有不同。可以分为早期,中期与晚期。

早期阶段,疾病的萌芽与警报期。这个时期炎症为主,尚无不可逆的结构损伤。主要症状表现为出现典型的“炎性腰背痛”晨僵、夜间痛醒、活动后减轻。可能伴有臀区交替性疼痛、偶尔的关节肿痛或足跟痛。症状通常是间歇性的,时好时坏,容易被人忽略或误诊为“腰肌劳损”。X光片可能完全正常或仅显示轻微的骶髂关节模糊。磁共振这是发现早期病变的“火眼金睛”。可以显示出骶髂关节或脊柱的骨髓水肿,这是疾病活动的直接证据。治疗目标为控制炎症、消除症状、防止疾病进展。此阶段是治疗的“黄金窗口期”。
中期阶段为疾病的拉锯与进展期。慢性炎症持续,开始出现早期结构损伤。主要症状为疼痛和僵硬变得更加持续和频繁,范围可能扩大至整个脊柱或更多外周关节。活动度开始受限,比如弯腰、转身感到困难。可能出现关节外表现,如反复的眼部炎症。X光片可见明确的骶髂关节炎,脊柱可能出现早期的韧带骨赘和“方椎”。这一时期的治疗目标为强力抑制炎症,延缓骨赘形成,大限度保留功能。此阶段往往需要积极的治疗方案。
晚期也是稳定期,疾病已经成型与固化。炎症减弱,但出现严重的结构性畸形和强直。具体症状表现为脊柱强直,椎体之间形成“骨桥”,融合成一根僵硬的“竹节样脊柱”。患者颈、腰、背部活动能力几乎完全丧失。严重驼背畸形,无法平视前方,走路时只能看着地面。胸廓活动受限,影响呼吸功能。此阶段,剧烈的炎性疼痛可能反而减轻,但被僵硬、功能障碍和慢性疼痛所取代。X光片,典型的“竹节样脊柱”改变,骶髂关节完全融合、硬化。这个时候的治疗目标是处理并发症、改善功能、提高生活质量。治疗重点从抑制炎症转向康复锻炼、姿势管理和疼痛管理。
无论处于哪个阶段,与您的风湿免疫科医生保持密切沟通,建立“长期管理”的观念,才是战胜强直性脊柱炎强大的武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