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友群或门诊室里,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个明显的现象: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。数据显示,男女患病比例大约在2:1到3:1之间。这不禁让人发问:为什么这种疾病似乎对男性“情有独钟”?

事实上,这并非错觉。强直性脊柱炎确实存在显著的“性别偏好”,其背后是遗传、激素、免疫系统和诊断认知等多重因素复杂交织的结果。
首先是遗传与免疫的影响。强直与HLA-B27基因有极强的关联性。研究表明,男性携带HLA-B27基因后,其发病的“外显率”要高于女性。可以通俗地理解为:同样携带了这份“错误的遗传图纸”,男性的身体倾向于将其“建造”成疾病,而女性的身体则可能有多的修正或缓冲机制。众所周知,男女的免疫系统存在先天差异。一般而言,女性的免疫系统比男性的活跃和强大,这有助于抵抗感染,但也因此易患上如红斑狼疮、类风湿关节炎等其他自身免疫病。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了男女对强直性脊柱炎的“免疫应答”不同。男性的免疫系统在应对特定炎症时,可能容易错误地、持续地攻击中轴关节,从而导致典型的、严重的骨骼炎症和骨赘形成。
然后就是性激素的影响。雄激素和雌激素的差异,是解释许多疾病性别分布的关键钥匙。传统观点认为,雄激素可能会促进炎症发展。但近年研究也提示,雄激素与免疫系统的关系非常复杂,它可能在强直的病理过程中扮演了一个“促进者”的角色。相比之下,雌激素被认为具有一定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。这就像为女性提供了一层“天然保护”,使得疾病在女性身上表现得温和、进展慢。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何女性患者常发病晚、症状不典型。
还有就是临床表现与诊断的认知偏差。男性患者多表现为经典的“中轴型”症状,即明显的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,表现为炎性腰背痛、晨僵,后期容易出现脊柱强直和驼背畸形。症状典型,容易被识别和诊断。而女性患者不同,临床表现往往“隐匿”和“多样化”。她们可能多表现为周围关节炎、颈椎疼痛、或广泛的肌腱端炎。这些症状容易与类风湿关节炎、纤维肌痛等疾病混淆,导致误诊或漏诊。由于女性症状不典型,从出现症状到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,平均耗时往往比男性长。在过去,诊断标准可能也侧重于男性典型的放射学改变,而女性早期的炎症在X光上可能不明显,需要磁共振才能发现。这导致大量女性患者未被计入统计,造成了“男性远多于女性”的假象。
直性脊柱炎的“重男轻女”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,而是一幅由多块拼图构成的画面,科学地理解这种性别差异,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对疾病的认识,让患者无论男女都能得到诊断和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