强直性脊柱炎如果不及时治疗,可能引发髋关节病变。
另外,强直性脊柱炎的髋关节病变发生率高、致残性强,不外乎很多患者因为轻视疾病、没有及时治疗或没有对症治疗而给了髋关节发生病变的机会。所以患上强直性脊柱炎的人一定要立即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,避免髋关节病变的发生。
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多有关节病变,且绝大多数首先侵犯骶髂关节,后期以由下至上的方式可发展至脊柱、颈椎甚至累及全身。少数病人先由颈椎或几个脊柱段同时受侵犯,也可侵犯周围关节,早期病变处关节有炎性疼痛,伴有关节周围肌肉痉挛,有僵硬感,晨起明显;也可表现为夜间疼,经活动或服止痛剂缓解。随着病情发展,关节疼痛减轻,而各脊柱段及关节活动受限和畸形,晚期整个脊柱和下肢变成强硬的弓形,向前屈曲。
下面关于强直患者为什么要高度警惕髋关节病变的问题给予解答...
珠链动态分割线
1
为什么“髋关节病变”常被误诊为“股骨头坏死”?
之所以把这个问题摆在前面,是因为病友们也有误解。两个病本质上是两码事。但片子、症状,都颇为相似。且很多医师、尤其骨科,对“髋关节病变”认识不足,加之长期大量接触“股骨头坏死”病例,思想上容易先入为主,将二者混为一谈。
“髋关节病变”常为隐匿起病,早期症状不典型,可为单侧或双侧髋关节间断疼痛,不引起人们的关注,但腱端炎和滑膜炎正在不断的发展。当出现明显的髋关节疼痛甚至活动受限时,髋关节软骨已有破坏、关节间隙已狭窄。
“股骨头坏死”多因长期大量激素、饮酒、外伤等导致,主要病理是“骨头的缺血,坏死”。但髋关节病变,除了“骨头炎症”之外,周围的肌肉、韧带等也受到炎症影响,导致肌肉萎缩、挛缩。分清二者的区别,对治疗意义重大。
2
髋关节病变的发生率有多高?
约30-50%的患者最终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髋关节病变。地区差别较大,中国AS人群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。
据笔者单位调查,中国南方区域,约有9%的AS患者,其首发症状为髋关节病变。髋关节病变患者,约有三分之一出现髋关节骨性强直,乡村、山区、落后地区,这一比例更高。
3
哪些人容易发生髋关节病变?
A.发病时年纪较小(例如<22岁)者。
B. 父亲或母亲或近亲也患有AS者。
C. 早期出现膝关节、踝关节等外周关节炎者。
D. 女性髋关节病变发生率略高于男性,病情也稍严重。
E. 炎症指标长时间显著异常者。
4
髋关节病变的发生,有没有“危险期”?
据不完全统计,约90%的髋关节病变发生于起病5年内,绝大部分发生于起病10年内。所以,如果度过5年、甚至10年“危险期”,则髋关节病变的机会很小。所以,老病号们不必忧心忡忡。
5
髋关节病变可能会出现什么症状和危害?
早期的症状有:髋部、腹股沟、大腿内侧、臀部疼痛,且多剧烈。继而髋关节活动受限,关节肌肉萎缩,最后出现骨性强直(可伴有严重骨质疏松),生活起居困难,是AS致残的主要原因。
很多患者最终要经受“换髋关节”,以恢复部分功能。此举除肉体痛苦、经济负担外,年纪轻轻就需要“换关节”的病友,从远期看难免需要“翻修”。“绳锯木断、水滴石穿”,再坚固的人工假体日复一日也难免损耗。髋关节周围肌肉、韧带因炎症而萎缩、挛缩,也制约换关节之后的功能和使用寿命。
另外,病情发展快、过早需要换关节的病友,其学业、就业、婚姻、生育都会受到一定影响。
6
髋关节病变是致残的关键
除了疼痛等一些不适症状对AS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之外,强直性脊柱炎最主要的损害是脊柱的强直。
然而在多数情况下,单纯脊柱的强直主要是影响患者的体型,以及导致活动的不便利,很少丧失生活自理能力。但是,严重髋关节损害的后期,往往导致患者的严重致残。不但行走困难,下蹲和坐位更困难,可使患者部分或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。
因此,强直患者在日常生活以及治疗中,需要时刻注意自己是否有髋关节疼痛,以及出现髋关节疼痛频度、严重程度和持续的时间,以判断髋关节损害的程度。
7
髋关节病变应该如何治疗?
早期治疗 + 积极治疗--尤为重要。
早期病变轻,相对容易控制,而病变发展为慢性滑膜炎后,常常对药物敏感度降低,成为顽固性病变。再说,软骨一旦破坏,往往难以修复。所以,只有早期有效地控制滑膜炎症,才能防止和减缓软骨和骨的破坏。
应尽可能减慢髋关节破坏的速度,避免或延缓髋关节置换手术。如果关节周围肌肉等也得以良好保护,即使以后要换关节,手术效果也相对较好。
强直性脊柱炎的髋关节病变发生率高、致残性强,应该得到进一步的重视。只有大家都认识到了该病变的严重性,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,才能降低AS的致残率。